首页

加入收藏

您现在的位置 : 首页 > 最新资讯

【经济观察报特别策划】中国基金业25年:飞跃、浪潮、未来

时间:03-25 来源:最新资讯 访问次数:213

【经济观察报特别策划】中国基金业25年:飞跃、浪潮、未来

经济观察报 记者 洪小棠 当时代的洪流涌向公募基金行业,一艘巨大的航母起航了……自1998年公募基金公司宣告成立,至2023年,公募基金规模突破27万亿元,投资者超7亿人,产品数量突破1万只。25年间,从业者一步一步在设计、销售、投研、服务等各个链条上耕耘奋进,基金监管与行业自律逐渐走向完善与成熟,基金投资者队伍日益发展壮大,基金管理公司发展突飞猛进……中国基金业在不断跃迁中有高光,有低谷,受过重创,也奋力崛起,栉风沐雨,日新月异。如今,踏在一个更高的浪头上,这艘航母正驶向更加宽广的未来。在中国基金业发展25周年之际,《经济观察报》特别策划《中国基金业25周年:飞跃、浪潮、未来》专题报道,致敬行业发展,与参与者们共话未来。缘起故事要从1997年说起。或许谁都未曾想到,1997年冬天在广东东莞长安镇的莲花山庄参加的这场培训,会改变很多人的人生轨迹,成为可以铭记在中国基金发展史册的一幕。彼时,范勇宏、陈勇胜、王立新、谢卫、莫泰山等50余人参加了中国证监会主办的首期基金培训班,授课老师来自中国香港和中国台湾,内容从基金基础知识、法律法规、到基金组织构架、基金运作、投资与销售,可以说涵盖了基金方方面面的问题,参加培训的人成了中国第一批基金从业人员。培训后,在上海外滩的国泰证券总部办公室里,身为国泰证券总经理助理并分管国际业务的陈勇胜接到了一项艰巨的任务——筹建国泰基金。这是继陈勇胜在建设银行总行工作10年,1992年跟着建行的同事们一起创建了国泰证券后的再一次“创业”。与此同时,范勇宏等其他首批基金从业人员分别奔走于全国各地,寻找具备条件、愿意出资成为基金公司股东的券商或信托公司。据范勇宏回忆,当时筹备基金公司的券商很多,不少券商都提交了方案,最终,证监会选择了国泰和南方两家,国泰的批文为一号文,南方的批文为二号文,中国公募基金公司正式诞生。1998年3月5日,国泰基金管理公司在上海宣告成立,注册资本6000万元,成为《证券投资基金管理暂行办法》出台后成立的中国第一家公募基金管理公司。次日,南方基金管理公司成立。南方基金成立后,王立新在南方基金负责产品设计,在金阳大厦附近的宾馆,王立新与同事们正加紧筹备申报材料,公司章程、内部管理制度、发起人材料、产品资料等等都要在摸索中完成。时间紧任务重,他们常常彻夜讨论修改,累了就睡一会儿,起来继续改。10余天后的3月18日,经证监会和中国人民银行核准,中国工商银行获得首批产品的基金托管人资格、办理基金托管业务。次日,国泰基金和南方基金分别发起设立了规模均为20亿元的两只封闭式基金,公开发售金泰基金和开元基金。由于对基金知之甚少,市场把这两只新基金当作股票来炒。金泰和开元分别在上交所和深交所上网发行。认购期间,资金蜂拥而至,最终通过摇号抽签,2只封闭式基金的平均中签率仅为2.48%。与此同时,第三家基金公司正在紧张筹备中,由华夏证券主导,北京证券和中国科技国际信托共同商定组建华夏基金。华夏证券委派当时北京东四证券营业部总经理范勇宏牵头筹建,并任总经理。跟随他一同前往的还有在华夏证券东四营业部从事研究咨询工作的一个年轻人,他就是后来被称为“基金经理一哥”的王亚伟。之后,其他“老十家”基金公司陆续入局。1998年,亦有华安基金在上海成立,博时基金、鹏华基金在深圳成立。1999年,嘉实、长盛、大成、富国也先后成立。为什么1998年公募基金公司得以诞生?在资本市场发展初期,正在运作的基金共75只,基金受益类凭证47只,这些基金设立时无法可依,且当时一些地方和部门也存在受自身利益驱动而自发设立基金,从而导致基金运作的不规范,1993年,中国人民银行要求省级分行立即制止不规范发行基金与信托受益券。1997年11月14日,国务院证券委员会颁布了《证券投资基金管理暂行办法》(以下简称《办法》),这部不足5800字的《办法》成为中国历史上规范证券投资基金运作的首部行政法规,对基金的设立、募集、交易、基金托管人和基金管理人的职责等作了详细规定,结束了混沌无序状态,成为我国基金发展史上具有里程碑式的一页,也意味着基金创设工作正式启动。1998年8月,证监会发布《关于证券投资基金配售新股有关问题的通知》,宣布基金享受新股配售优先权,并对配售比例做出了具体规定。相关政策对促进中国基金行业发展发挥着重要的政策推动作用。一年多后,“5·19”行情从天而降。1999年5月初,证监会向国务院提交《关于进一步规范和推进证券市场发展的若干政策的请示》。在美国互联网行情启动等国内外多重因素作用下,5月19日,上证综指从1100点开始,不到两个月涨到1725点,多只网络科技股非理性上涨;2001年6月14日,上证综指达到最高点2245.44点。公募基金因最低持仓比例要求没有踏空行情,在此轮行情中展现了“赚钱能力”,获得了投资者的认可,公募基金成为这轮波澜壮阔行情的最大受益者。在监管层的助推下,第一批基金从业人员打开了中国基金业的先河,将海外市场成熟经验引入中国,经过本土化改良,奠定了自己及所创立机构的根基与领先优势,也为中国基金业蓬勃发展播下了种子。行业重创不过,千禧年发生的事件,可以说是中国公募基金成立以来遭遇的最严重的打击。2000年10月初,《财经》杂志发表封面文章《基金黑幕——关于基金行为的研究报告解析》,封面文字显示:“一份前所未见的分析报告,揭露证券投资基金令人震惊的现实”。报道中引用的报告分析了1999年8月9日至2000年4月28日期间,老十家基金公司管理的22只证券投资基金在上海证券市场上的大宗股票交易记录,得出基金有大量违规、违法操作事实的结论。虽然老十家基金公司在媒体上联合发表声明认为文中引用的样本数据并不准确,表示自己业务是严格按照法律法规的要求进行的,但还是在引起了很大的反响。此后很长一段时间,中国基金行业没有成立新基金公司,也没有发行新基金产品。2004年,监管层曾收到上千份“基金黑幕”的举报,并对部分影响较严重事件予以立案调查,因此这段时间被业内认为是中国基金发展停滞时期。随后,股市步入四年多的熊市,基金也陷入低迷期。范勇宏曾在他的《基金长青》一书中写道:2002年到2005年基金销售的艰难岁月刻骨铭心,不被认可、不被尊重,时间过得特别漫长。第一次飞跃几年的“消沉”后,基金行业在2006年至2007年揭开新的一页。彼时,A股迎来了一轮波澜壮阔的牛市,2006年上证指数涨幅达130.43%,2007年在此基础上涨幅96.66%,借着这股东风,大多数基金投资者如沐春风般享受到财富快速增长的快乐,公募行业也迎来了第一次历史性飞跃。上涨的理由很多,其中股权分置改革作为制度颠覆性改革成为推动牛市最大的导火索,2005年以前,国有股、法人股、社会公众股“同股不同权,同股不同利”。2005年5月,在经历了几轮方案意见征求后,股权分置改革启动,平等的协商表决机制得到了投资者的认可,随着股改进程加快,加之流动性过剩、人民币升值等多重因素,牛市席卷而来。而这场前所未有的大牛市点燃了大量散户投资者的入市热情。彼时,网上申赎基金还未普及,银行作为基金代销的主要渠道,投资者依然习惯到银行柜台开户申购。各个银行网点每天都有投资者办理基金开户,造成了银行网点普遍排队,一些银行甚至将一部分对公窗口临时改为个人窗口。牛市行情与投资者热情共振促使基金大规模发行。2006年5月,沪指向上突破1500点,与此同时,广发策略优选基金仅用8个发行日募集了185亿元,成为当年第一只百亿基金;6月,基金发行进一步加速,易方达价值精选仅4个发行日募集了118亿元;10月底,随着行情不断上涨,华夏优势增长只两个发行日便募集了141亿元。2006年年底,沪指跃至2675.47点,刷新历史记录,基金发行也呈现出节奏越来越快,认购规模越来越大,认购期越来越短的现象。南方绩优成长两天募集124.77亿,工银稳健成长基金两天募集122亿,嘉实策略一天募集更达到419亿。源源不断的新基金为市场输送着巨额流动性,一家国有大行省分行数据显示,一天时间某正在发行的基金就募集了3.4亿,创造了该行最高单日募集纪录。据晨星资讯统计,整个2006年共有91只新基金设立,募集总规模达到3911亿元,相当于2005年58只新基金总募集资产的四倍。公募一跃成为市场最为重要的投资力量。大基金建仓拉动大盘蓝筹股价飙升,继而推动股指抬升,股指的上升又吸引越来越多的资金流向基金,新募资金再度流向热门蓝筹,如此,形成了行情的正反馈环。晨星资讯数据显示,截至2006年12月28日,2006年大盘股涨幅高达91.58%,中、小盘股指数分别上涨62.51%和48.95%。彼时,监管层对基金实行严格的“112”审批制,即每家机构每年只能发行两只基金。在新基金获批数量有限的情况下,基金公司想尽办法对老基金持续营销做大规模。基金复制、基金拆分等成为当时各基金公司主流的营销手段。2006年7月,第一只复制基金南方稳健成长贰号募得超52亿元,此后易方达、景顺长城、华夏、博时、海富通等基金公司也先后发行复制基金。与此同时,一些机构选择份额拆分方式进行老基金营销。同为当年7月,富国天益基金单位净值由1.6065元降为1.00元,同时将原先的1份拆分为1.6065份,在基金资产净值未改变情况下,也吸引了大量投资者前来申购,随后广发、天弘、交银施罗德、鹏华等多家公司效仿。进入2007年,由于股市依旧在不断上涨,越来越多的个人投资者急切地涌入基金,基金发行几乎供不应求,到2007年10月时,单月仅偏股型基金的募集规模就达到了1000亿。一片看涨声中,QDII(合格境内机构投资者)问世。四只QDII基金扬帆起航,试水海外股市,其中上投摩根亚太优势(QDII)基金认购规模达到顶峰,创下了当时1162.61亿的认购记录,最终实际募集了295.69亿。不过截至2023年3月底,首批QDII基金无一正收益,至今仍是首批QDII投资者“心中之痛”。经过两年牛市,公募基金规模实现了快速飞跃。截至2007年底,基金管理公司达到58家,基金数量346只,资产规模从2006年的8564亿跃升至3.27万亿,当年有9家基金公司资产管理规模突破1000亿,开启了千亿俱乐部的时代。时间来到2008年,金融海啸席卷全球,A股未能独善其身,顷刻间A股便完成了牛熊转换,公募基金的幸福时光也戛然而止,公募基金资产管理规模在2013年以前都未能超过2007年的3.27万亿高点。第二次飞跃2012年中国手机网民数量超过PC网民数量,移动互联网生态迎来爆发。次年6月,支付宝与天弘基金合作推出的余额宝横空出世,标志着公募基金迈入互联网金融时代。一时之间,公众蜂拥购买余额宝,互联网此刻在金融领域施展出了惊人的爆发力,仅5个月的时间,天弘余额宝管理规模突破千亿。2013年底,余额宝的规模轻松达到1853亿,成为历史上首只突破千亿的公募基金。数字并未停止,余额宝规模正在以每天22亿元左右的速度上升,2014年底5789亿,2015年底8082亿,2016年底8449亿,到了2017年底,天弘余额宝的管理规模达到了惊人的1.58亿,用户达4.74亿。余额宝的发展速度和影响力,颠覆了业内所有人对互联网金融的认知,同时也改变了公募基金的行业格局。凭借着余额宝规模的暴增,天弘基金从原来的行业第49名,上升到2013年的第2名,再到2014年的第1名,一举夺走华夏基金蝉联8年的公募基金第一大头衔。在余额宝风光无两的同时,阔别八年之久的“牛市”猝不及防地到来了。2014年,改革热情与宽松政策就像被擦亮的火柴,点燃了股市的修复行情,上证指数自11月24日冲上2500点后一路上扬,2014年底报收3234点,仅28个交易日,暴涨超30%。上证指数从连续三年全球表现最差的股指之一,华丽转身为全球股市的最大赢家。如果说2014年的行情是“主板牛”,2015年上半年最疯狂的就是中小创。在杠杆的作用下,5个月时间,创业板指数从1400点暴涨至4000点;到了2015年6月5日,创业板平均市盈率已经高达140倍。6月18日,两融数据攀升至历史峰值2.27万亿元,场外配资客户资产规模合计近5000亿元。此间,公募基金总体规模再次突飞猛进。截至2015年底,公募基金资产规模达8.35万亿,比2014年底增长3.82万亿元,创出历史新高。易方达基金全年公募资产规模大增3573亿元,增幅高达171.11%,资产规模在基金公司中排名从前六升至前三,仅次于华夏基金和天弘基金。此间,千亿规模基金公司增至21家。然而这一轮杠杆资金撬动的牛市,最终走向泡沫幻灭。2015年6月13日,证监会要求证券公司自查信息系统外部接入并清理场外配资。6月15日至7月8日,股市开启了暴跌模式,短短17个交易日,上证综指大跌35%,创业板大跌43%,高杠杆客户大多被强平,平仓盘反过来又加速了股市的下跌,市场哀嚎一片。6月下旬到9月中旬期间,出现了4次千股涨停和12次千股跌停。此间,数位公募基金大佬在投资者狂欢时发出警示,被誉为业内良心。在2014年初高呼“特大牛市”的王宏远在2015年5月公开表示:“创业板、中小板泡沫将随时破灭”。前海开源基金随即率先开始控制仓位,进入整体战略防守状态。原兴全基金总经理杨东曾在2007年市场6000点时以公开信的形式提示市场的潜在风险,成为中国首个,也是唯一一个劝基民赎回的公募基金总经理。2015年,兴全基金管理公司旗下几乎所有股票型基金在一季报中表示了对市场热度的担忧和悲观情绪。历史上每一轮公募基金的飞跃与发展都离不开一场牛市的助推。2016年,A股市场熔断机制让公募基金从业人员记忆深刻。彼时,由于指数熔断对基金的估值、申赎及流动性都会产生一定影响,所以熔断机制牵涉到公募基金配套系统的改造。早在熔断规则征询意见稿阶段,各家公募基金内部就已开始讨论和研究可能带来的影响。2016年一开年,熔断真的来了,当年1月4日、7日均触发了7%的阈值,基金公司的处理方式是直销系统全部跟随交易所时间暂停申赎交易。然而代销方面,很难做到与交易所时间完全同步。两次熔断后,100多家渠道的销售数据仍然源源不断传送过来。因为包括渠道在内,当时行业相关公司的系统都准备不足,所有熔断后提交的交易申请只能由运营人员一一进行数据核实,然后手工确认失败。那两天各基金公司有一个很有意思的现象,投研部门早早下班,运营部门灯火通明加班加点,有些运营人员甚至加班到凌晨4、5点钟。未来2018年,资管新规出台,打破资管行业原有逻辑,取消刚兑,给风险定价,让资产管理回归本源。公募基金作为国内净值化管理最成熟的资管机构,迅速得到投资者的认同。随着资管新规进一步推动,财富管理需求持续增长及结构性行情下,2019年至2021年,公募基金发展呈现策马奔腾之势,在短短3年间管理规模累计增加12.53万亿元。2020年,新冠肺炎疫情突然而至,基金传统营销模式无法线下展开,基金直播时代悄然开启。当年3月,兴全基金率先试水线上直播,天天基金、支付宝平台随即开放了理财直播频道,基金公司纷纷入场,欲紧抓直播风口,各种“天团”争相登场吸引流量。市场行情也在其中添了一把火。2020年,创业板指上涨64.96%,涨幅在全球主要市场指数中雄踞榜首。上证指数、深证成指年内分别上涨13.87%、38.73%。这一年,公募基金总规模首超20万亿整数关口,较2019年底有接近35%的增长,“新势力”基民加速入场。来自Mob研究院的数据显示,2020年,“互联网基民”用户规模突破1.2亿,同比上升90.7%;在6000万入场狂欢的新基民中,超五成为90后,甚至还有不少00后。他们通过B站、小红书、微博等平台大V了解并投资基金,成为推动基金发展的新生力量。2021年,公募基金规模再上新台阶,新发基金数量达到惊人的1836只,热门基金需要配售成为一种常态,更有明星基金经理有了专属的后援会和“昵称”。一切都在加速变化,固收、权益、货币等传统产品稳定发展,另类投资、QDII、FOF、细分行业ETF、REITs等创新产品不断丰富投资组合。公募基金公司的队伍也更加多元化,个人系公募基金、外商独资公募不断扩容。2022年4月,证监会发布《关于加快推进公募基金行业高质量发展的意见》,呼吁坚持以投资者利益为核心,切实提高公募基金行业服务资本市场改革发展、服务居民财富管理需求、服务实体经济与国家战略的能力,正确处理好规模与质量、发展与稳定、效率与公平、高增长与可持续的关系,切实做到行业发展与投资者利益同提升、共进步。短短25年时光,伴随着改革开放与经济发展的浪潮,中国资产管理行业迅速发展,公募基金亦一次次实现规模的跨越,中国基金业的故事也在北京、上海、深圳和广州等城市之间流淌,影响着7亿基民甚至更多人。北京金融街牛熊市的周期性堵车,上海陆家嘴快步穿梭的人流,及深南大道时常加班的灯光……组成了中国公募业一个个鲜活的人与事,更是行业勃勃生机的脉动。当下,中国资产管理行业市场规模约百万亿元,同时,居民财富快速增长,金融资产配置尤其是在中高风险资产配置方面,仍有较大提升空间。公募基金作为资管行业中重要构成,肩负重担。同时,改善“基金赚钱基民不赚钱”的现象,提升投研能力和服务能力,培育长期投资理念,发力全球资产配置……仍是公募基金行业求索探新的诸多目标。2023年,沿着高质量发展的道路,有更多海内外成熟市场机构有意愿申请设立中国公募基金,在仍是一片蓝海的中国资本市场中,公募基金也一定会有更多机遇与挑战等待着从业者们,并在新的轮回中写下新的故事。(如您对公募行业发展有任何感悟或建设性意见,请发邮箱至:hongxiaotang@eeo.com.cn)版权声明:以上内容为《经济观察报》社原创作品,版权归《经济观察报》社所有。未经《经济观察报》社授权,严禁转载或镜像,否则将依法追究相关行为主体的法律责任。版权合作请致电:【010-60910566-1260】。洪小棠经济观察报记者财富与资产管理部主任、资深记者长期关注公私募基金、银行理财、资产配置、金融创新以及大资管背景下的一切人与事。新闻线索请联系:hxt082420@sina.com

本信息由网络用户发布,本站只提供信息展示,内容详情请与官方联系确认。

标签 : 最新资讯